跳转至

Lab 4

三极管和门电路特性测试

实验日期:2023/10/9

地点:东3-406

实验目的

  1. 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特性测试。
  2. 掌握门电路电气特性测试。
  3. 学习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。

实验一:万用表测量三极管

实验器材

  1. 万用表(HY63)
  2. 三极管
  3. 连接线

实验方案

  1. 判别三极管类型,E\B\C三极,测量放大倍数。
  2. 测量VCE=0 ; 1V ; 5V条件下的输入特性。
  3. 测量IB =2.5uA ; 5uA ; 7.5uA;10uA条件下输出特性。

实验过程与结果

一、判别三极管类型

  • 将三极管从右到左三只脚命名为a,b,c,利用万用表二极管测试级,测量三极管三只脚的极性。

截屏2023-10-22 15.53.51

根据以上表格可以判断,该三极管中间的端口为b基极,且为NPN型三极管。

  • 接下来判断E和C极

IMG_9691

将万用表切换到HFE档,通过对三极管的放大倍数的测量,判断三极管的e和c极。已知正常的ß应该在100~300之间。

将三极管中间的极脚插入b口,两端分别插入e和c。可见当示数显示为249时,e,b,c脚插入正确,放大倍数ß=249。从而可判断三极管的三只脚的极性:当平面对向自己时,从左到右三只脚分别为e,b,c。

二、采用逐点法测量三极管输入VA特性

(1)固定V~CE~下,I~B~与V~BE~的关系
  1. 将电路连接为下图

image-20231022155558924

fig1 固定VCE下的实验电路图
  1. 调整V2的大小,即调整V~CE~的大小分别为0V和15V。调整直流输出源V1的大小,用万用表测量R1两端电压,从而得出V~BE~和I~B~的大小。

  2. 利用Matlab绘制伏安特性曲线。

Matlab
% 使用xlsread函数从Excel文件中读取数据
data1 = readtable('./1016all.xlsx', 'Sheet','0V','Range', 'C2:D17');
data2 = readtable('./1016all.xlsx', 'Sheet','15V', 'Range','C2:D19');

% 提取电压和电流数据
vbe1 = data1{:, 1};
ib1 = data1{:, 2};
vbe2 = data2{:,1};
ib2 = data2{:,2};

% 绘制伏安特性曲线
plot(vbe1, ib1, 'o'); % 绘制数据点和连接线
title('固定VCE下三极管输出VA曲线'); % 添加标题
xlabel('V_{BE}(V)'); % 添加x轴标签
ylabel('I_B(uA)'); % 添加y轴标签
grid on; % 添加网格线

% 对曲线进行平滑处理
smoothed_ib1 = smooth(ib1, 5, 'loess'); 
hold on; % 在同一图中叠加平滑曲线
plot(vbe1, smoothed_ib1, 'b-', 'LineWidth', 1); % 绘制平滑曲线

%绘制曲线2
hold on;
plot(vbe2, ib2, 'o'); % 绘制数据点和连接线
grid on; % 添加网格线

% 对曲线进行平滑处理
smoothed_ib2 = smooth(ib2, 5, 'loess'); % 使用rloess平滑算法
hold on; % 在同一图中叠加平滑曲线
plot(vbe2, smoothed_ib2, 'r-', 'LineWidth', 1); % 绘制平滑曲线
legend('原始数据(0V)', '曲线(0V下)','原始数据(15V)', '曲线(15V下)');
实验结果与分析

实验数据如下:

VCE=0V

截屏2023-10-22 16.51.12

VCE=15V下

截屏2023-10-22 16.49.53

fig2 三极管VA特性曲线
(2)固定I~B~ 下,I~C~与V~CE~的关系
  1. 将电路图连接为下图

image-20231022165919379

fig3 固定Ib下的实验电路图
  1. 设定V1的大小,通过测量R1两端的电压,得出I~b~的电流大小,并在接下来的实验中不再改变V1,由于V2对I~b~的改变非常小,在此实验中忽略不计。
  2. 调节V2,测量R2两端电压,通过计算得出V~CE~和Ic的大小。
  3. 绘制伏安特性曲线。
实验结果与分析

Ib=2.5uA

Ib=5uA

截屏2023-10-22 17.07.30

Ib=7.5uA

截屏2023-10-22 17.07.42

Ib=10uA

截屏2023-10-22 17.07.20

fig4 绘制VA特性曲线
一些特殊点的分析

fig5 I_b=2.5uA下的VA曲线

我们发现,当I~b~=2.5uA时ce的压降使得Ic到达饱和区时,放大电流随着压降增大而减小。

fig6 I=10uA下的VA曲线

而当I~b~=10uA时,放大电流随着V~CE~增加增大。这种现象,可能也恰好反映了基极电流会随着CE两端电压的大小变化而发生变化,但是所造成的变化并不明显,所以上述实验可以通过保持V1不变控制I~b~不变。

实验二:采用MULTISIM逐点仿真三极管输入VA特性

仿真过程

  1. 利用MULTISIM软件搭建以下电路:

fig7 控制VCE不变下的实验电路

fig8 控制Ib不变下的实验电路
  1. 利用软件自带的仿真功能仿真->直流扫描功能,改变所要调节的参数,获得所要的特性曲线。

fig9 固定Vce=15V,改变V1的值,获得的扫描曲线
  1. 利用matlab进行数据处理,获得最终值。

固定Vce

Matlab
data1 = readmatrix('./1016/1_0V.csv','NumHeaderLines',1);
% 提取电压和电流数据
vbe1 = data1(:, 5);
ib1 = data1(:, 2);

% 对曲线进行平滑处理
smoothed_ib1 = smooth(ib1, 5, 'loess'); 
plot(vbe1, smoothed_ib1, 'b-', 'LineWidth', 1); % 绘制平滑曲线
title('固定VCE下三极管输出VA曲线'); % 添加标题
xlabel('V_{BE}(V)'); % 添加x轴标签
ylabel('I_B(uA)'); % 添加y轴标签
grid on; % 添加网格线

data2 = readmatrix('./1016/2_15V.csv','NumHeaderLines',1);
% 提取电压和电流数据
vbe2 = data2(:,5);
ib2 = data2(:,2);
% 对曲线进行平滑处理
smoothed_ib2 = smooth(ib2, 5, 'loess'); % 使用rloess平滑算法
hold on; % 在同一图中叠加平滑曲线
plot(vbe2, smoothed_ib2, 'r-', 'LineWidth', 1); % 绘制平滑曲线
legend('V_{CE}=0V','V_{CE}=15V');

实验结果

实验三:测试与非门逻辑功能

实验器材

  1. 万用表(HY63)
  2. 74LS00与非门
  3. 连接线

测试过程与结果

  1. 连接电路为下图,注意7脚接地和14脚接高电平

fig10 连接电路
  1. 点按按钮,改变输入两端电压。
  2. 利用万用表测量引脚电压。

实验结果

实验四:与非门传输特性测量

实验器材

  1. 示波器(1000 X-Series)
  2. 信号源( SDG2000X)
  3. 74LS00与非门
  4. 连接线
  5. 万用表(HY63)

测试方案与结果

(1)逐点输入直流电压,测量其传输特性。

  1. 连接电路

image-20231022204950152

fig11 测试电路
  1. 调节2脚的电位,使用万用表测量2脚以及输出端电压。

  2. 记录数据,并根据数据绘制图线。

截屏2023-10-22 20.57.37

(2)输入0至5V变化的电压,利用扫描法测量传输特性

  1. 连接电路。

image-20231022211723785

fig12 测试电路
  1. 调节信号源为0V~5V锯齿波,对称性为50%,频率为10Hz。

  2. 调节示波器至显示清晰稳定图像。

  1. 切换观察选项为XY显示。

结果分析

  • 根据XY显示,实际上,从高电位变到低点位,临界值偏大;而当低点位变到高电位过程中,临界值偏小。所以,在进行万用表测量时,正反两次调节电压所获数据不同属于是正常现象。

  • 根据示波器读数,当电位在2.3V到3.5V之间时,输入并不是准确的高电位抑或低电位,此处的引脚输出也并不是准确的高电位/低点位。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,应该避免引脚输入处于这个值之间。

实验五:与非门输入电流测量

实验器材

  1. 74LS00与非门
  2. 连接线
  3. 万用表(HY63)

测试过程与结果

  1. 连接电路

image-20231022212159202

  1. 利用万用表测量电压,并记录数据

结果分析

  • 当2脚接低点位时,与非门内部的电压高于外界电压,导致有电流通过。
  • 当2脚接高电位时,与非门也相当于一个内阻,并不能完全反映高电位电压,而是进行一定的分压。不过,由于电流非常小(在1e-5A的数量级),往往可以将与非门当作无穷大内阻;但是如果外接电阻非常大(1e5Ω数量级)的时候,需要考虑在内。

实验六:

实验器材

  1. 74LS00与非门
  2. 连接线
  3. 万用表(HY63)

测试过程与结果

  1. 连接电路

image-20231022213340242

输出高电平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输出低电平

200Ω作为保护电阻,保护电路

  1. 用万用表欧姆档测量R~L~阻值,并将R~L~调节为合适大小。后连接电路利用万用表测量电压,并记录数据。

  2. 计算出集成门电路的输出负载电流,在坐标系中画出输出端负载特性曲线。

  3. 注意:每次测量电阻RL的值时须断电,并将R~L~两端中的任意一端从电路中断开,以免连接的电路影响电阻的测量值。

实验结果与分析

image-20231022220805720

可以看到与非门输出在外端串联电阻时,尤其是小电阻,输出并不是标准的高电平或者低电平。与非门内部呈现一定的定值电阻特性(由两段曲线呈现直线可以看出)。经过一定的计算,可以得出与非门内部的电阻可以近似估计为0.02Ω。